灰犀牛为什么如此危险?破解机构性错误带给世界的隐患。

灰犀牛为什么如此危险?破解机构性错误带给世界的隐患。

 

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相信一件事: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但随着1697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拉森在澳大利亚西部发现了黑天鹅,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在洲人眼里变成了不吉利的象征。
2007年美国学者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一书中,把不可预测但又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小概率事件称为“黑天鹅事件”。

该书指出:“黑天鹅的存在喻示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突发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但人们总是对它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自己有限的生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这些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最终被现实击溃。”
“黑天鹅事件”具有三个特征;稀有性,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可预测性,发生是随机的;冲击性,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及心理影响等严重后果。
原油泄漏、核电灾难等难以预料的突发环境事件是环境安全领域的“黑天鹅事件”。

如果说“黑天鹅”是小概率的突发灾难,那么“灰犀牛”就是大概率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为什么如此危险?破解机构性错误带给世界的隐患。

 

灰犀牛生活于非洲草原,体型笨,反应迟缓。人们常年看得见成群的灰犀牛在远处吃草,很少担心其靠近并造成伤害。然而,一旦成群的灰犀牛向你狂奔而来,你会猝不及防,直接被踩倒在地。
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于2013年1月在达沃斯全球论坛上首次用“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后来又在其著作《灰犀午: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灰犀牛”带来的危机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在爆发前往往有明显迹象,并非毫无征兆。但不幸的是,人类总是抱着侥幸甚至傲慢的心态看待这些征兆,直至大规模危机最终爆发。
“灰犀牛”式危机背后的原因是人们忽视未来风险,不愿意为避免可能的灾难而付出眼前的代价。

在环境安全领域,生态退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都具有“灰犀牛”式危机的特点。

阅读快乐! 祝您好运!

灰犀牛为什么如此危险?破解机构性错误带给世界的隐患。

站长推荐项目:

①:闲鱼无货源日入300+,点此查看 ②:资源站年入20万项目,点此查看 ③:高级网站SEO技术教程,点此查看

THE END
猎富团赠品
点赞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分享,本站仅做收集整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底部联系方式私聊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